人的一生總會遇很多人,會經歷很多事,會有開心的,會有不開心的,會有幸福的,會有不幸福的,處理這個過程,我喜歡那樣一個故事。
故事中說有兩個朋友外出做生意,他們要經歷很長的路途,有一天,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些不愉快,有一個人打了另一個人,被打的人很鬱悶,就在流沙上寫上:“今天我的朋友打了我”。又經過一段行程後,有一天深夜,忽然發生沙塵暴,他的朋友及時發現,趕緊叫起他,拉著他一起逃離了危險。那個人找到一個石頭,並在上面刻下:“今天我的朋友救了我”。他的朋友很奇怪,問他:“我打了你,你寫上流沙上,而我救了你卻刻在石頭上,為何?”那個人告訴他的朋友,我們在世間總會受到傷害,總會想到要渲洩,那就寫在流沙上,讓風一吹就過了,那種傷害才會忘記;而朋友的關愛,刻在石頭上,是為了記住朋友的溫暖。
所謂“百善孝為先”、“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”幾千年前,先人就告訴我們只有本立了才會有道可言。所以從出生到長大,到幼稚走向成熟,我們最應該記住的是父母的愛。可是面對白髮漸多的父母,我們能做的,做了的又有多少。我們身邊又有多少人,在不斷地強調自己的“本領”時,卻忘記了我們的人生之本。父母可謂我們的最大恩人,如果愛之心都不能建立,又從何談愛心,何談個人品行。
古語說“天下無不是的父母”,是的,我們的父母不是聖賢,而且有很多的父母和我的父母一樣,可能一生就呆在落後的農村,守著幾畝薄田,養家度日。他們不懂電腦,不會上百度,不能及時查新聞,也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,他們的觀念來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他們也許世俗,也許落伍,甚至不那麼講理。可是他們仍然是我們的父母,生我們,養我們,為了我們付出了我們無法計算的辛勞和青春。我們的先賢,已經告訴了我們,對他們只能心懷敬重。我讀到過這樣一則真孝的現代故事。有個年青人在與朋友玩樂的時候,忽然想起是給父母打電話的時間,他撥打了父母的電話後掛斷了,隔了兩分鐘再打過去。朋友問他是不是佔線。他說,不是,而是因父母年邁,每次一聽到電話響起就會想著是他打回去的,怕沒有接到他的電話而急急地起身,撲向電話機,總是導致父母被碰撞到,甚或摔倒。於是他與父母約好,每次他給父母打電話時,總是先撥通電話響兩次鈴後掛斷,等父母慢慢走到電話機前,他再打過去。他還一再叮囑父母不要急,因為他一定會再打過來的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一個真正的孝子不是給了父母多少錢,而是他心中總存孝心,而且他的孝心在細節中。我有些笑自己的膚淺和可笑,一直以來我認為我對父母很好,是個很有孝心的人。可是與這個人相比,我真的很慚愧。有時,母親撥通我的電話後,卻還在那頭與旁人自顧說話,而不管我在這頭一個勁地“餵”個沒停。這個時候,我總會很生氣,並帶著情緒與母親說完電話後,還要數落她一句:“下次說完電話再與別人去說話呀!”我聽到母親在那頭,不好意思地說著“好好好”。我卻還在電話已經掛斷的這頭,說一句:“唉,人老了就是這樣!”
孔子說要“行有餘,則以學文。”是的,“學文”是為了能有所作為,是為了建功立業,如果孝悌都沒有,就免談“學文”之事了。一個品行不好的人,心懷一顆私心,真想不出能有什麼大的作為。
龍應台的文字裡這樣寫道:“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謂父女母子一場,只不過意味著,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。”當有一天,那個背影漸行漸遠到你看不到了,只在心裡了,你的落寞,你的感傷也隨著自己的老去的背影卻漸行漸近了。當我們也老了時,才醒悟,當年父母看我們的背影時那種興奮中的落寞。而今,我們也像父母當年問我們一樣問自己的孩子:“我現在待你如何如何,將來我老了,你將怎樣待我呢?”當年的我們也總是像而今的孩子一樣的回答:待你老了,我一定會像今天你待我一樣待你的。可是時光走過,我們卻經常忘記了那句天真的讓父母開心不已的話,更別說履行當年的諾言了(我覺得其實那就是當年我們年幼時的最真實的諾言,只是說過後,沒有想過,在以後的幾十年裡我們用怎樣的態度來履行它,甚至是否會去履行它)。當年的父母為我們無數次的傾囊而出,不論是精力還是金錢,而我們今天是怎樣做的呢?當父母越來越年邁時,我們是否早就停止了索要,學會了對他們給予呢。
這個冬天有人說又是一個極寒,讓我們重溫一下孩提的美好,再次感受一下父母當年對你的呵護,你就會感覺到有一種溫暖也許來自從小就熟悉的那個簡陋的窩;也許就來自某個雨天,母親淋濕的半個肩膀;也許來自某個午夜,父親背著生病的你蹣跚走著的那段山路……

讀書有癮 冬日三談人生境界 今夜相邀未來的日子 有你們的紛亂紅塵 生活如月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雪纖瘦黑店平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